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宝典 > 正文

怎么做才能让家长更懂孩子

2015/11/25 9:43:52 人评论 次浏览 分类:育儿宝典

怎么做才能让我更懂孩子,越是意识到孩子看似让我们头疼的行为背后有他们独特的心理活动,我越想知道让我更理解孩子的方法?

  我也在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

  怎么样可以通过快速学习能够掌握观察孩子和理解孩子的要领呢?

  感谢我的两个孩子和我创办的米来未来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孩子们,让我意识到五个接地气的小妙招,让新手妈妈迅速上手。

视线同一水平

角色换一分钟

节奏慢一拍子

静音陪一刻钟

对话换一人物

  心诀12-视线同一水平

  不摆到孩子的物理姿势,看不懂孩子的世界。

  当不明白孩子在想什么的时候,哪怕只蹲一下,感受孩子一米的世界。

  一米的世界

  场景一:我带3岁女儿去拥挤的商场,这家伙老是在人群中要求抱,明明没走多远,不应该累呀!怎么老要求抱呢?

  画外音一:商场里为什么孩子会走总是要求抱,是不是他根本看不到货架,看到的只是大人的皮鞋?除了皮鞋的世界里,我也想看看热闹的上方世界。

  场景二:我的8个月儿子老玩鞋底脏兮兮的拖鞋,怎么说他就是不听,拖鞋藏起来没多久,又被找出来了,握在手里,啃在嘴里。

  画外音二:为什么儿子在客厅总是盯着拖鞋来啃,是不是家里在爬行儿的视线范围只有拖鞋是触手可及又色彩艳丽吸引孩子?其余都是凳子腿、桌子腿、架子腿,只有拖鞋在大人脚上穿梭不息,像成人世界的车水马龙一样,引人入胜?

  场景三:冬天,我和2岁女儿一起洗热水澡,虽然我觉得淋头喷出水温刚好,可她老吵非说水凉。我不耐烦回答“我试过了,根本不凉,快点洗吧!”

  画外音三:冬天淋浴的时候站在脚边的孩子不是因为比我矮那么1米,温度会发生变化?蹲下来那一刹,我发现水在女儿的不到一米那高度,确实凉了!

  不摆到孩子的物理姿势,看不懂孩子的世界。

  心诀13-角色换一分钟

  扮演孩子1分钟,胜过于100本育儿书。

  如果有机会,扮演孩子,哪怕就一分钟。放下大人脑海中的“应该”,走入小孩内心的“事实”。

  惩罚的理直气壮瓦解在角色扮演中

  4岁的菲利普斯妈妈在米来未来家长课属于难得笃定家长。若干次她提到对菲利普斯的惩罚,纵使有其他家长唏嘘,她始终没觉得有啥大问题。

  直到我们进入角色扮演环节,她扮演了菲利普斯调皮向桌子上吐口水后,在被妈妈打手板、罚站墙角的难堪中,招架不住,泣不成声。

  之后再也没理直气壮说过惩罚孩子的好处。

  当大人时间太久了,像是喝过孟婆汤,都记不清了当孩子的感受。

  如果体验孩子的感受,更容易理解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和孩子互动。

  扮演孩子1分钟,胜过于100本育儿书。

  心诀14-节奏慢一拍子

  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一周哪怕只选一天,选择用慢一拍的速度观察孩子的节奏。

  在公园里,选择在孩子的后面慢慢跟随,而不是孩子的前面急急暴走和生硬地拉扯,他蹲袭来看蚂蚁的时候,我们不是着急引导或制止,就像坐在电影院看一场文艺范的电影,只欣赏,不快进任何电影情节。

  镜头放慢,才能看到孩子看到食物克制咽下去的口水。

  体验孩子的节奏,才有心中对孩子感知的了解。

  心诀15-静音陪一刻钟

  大多数大人陪孩子的时候,就像开了一台声音很大的电视机。

  “快点”

  “小心”

  “小声”

  “别动”

  不停的声音,听的人头大。

  如果我们的老板,每天一直在耳边不停对我们发号各种指令,我们是什么感觉?

  一开始,还能注意到说的是什么,慢慢就自动过滤所有的指令了。

  我们有时候不了解孩子,就是说了太多的内容,恰恰是没有倾听和观察。

  拿起遥控器,按下mute键,开启静音陪伴孩子模式,哪怕每天一刻钟。

  在家里,选择在孩子玩的时候,撤到墙角的椅子上,拿出一记录本,像福尔摩斯侦探一样,按照时间轴,记录描述孩子的行为,不搭救,不干涉,只是静静观察,做一个安静的观察员,只要一刻钟,就会让你发现不一样的孩子。

  到底可以做什么?

  儿子13个月开始扶着茶几学走路,有点担心的我老看着他,他刚抽了桌上的面巾纸盒子,还没抽出来,“这个不能吃”,我叮嘱道。

  “那个不能拿,危险!”

  “这个脏!”

  儿子本来兴致勃勃,一次次被我生硬的语言打断,哼哼唧唧,唧唧歪歪。

  上了一天班的我有些疲惫,心里也很不爽,刚想发作,突然想起问题症结出在哪里。

  与其事事提心吊胆,不如我把给儿子准备一个适合他探索的安全的环境。

  于是,把茶几附近不适合他这个年龄触碰的东西一股脑拿走,如细小物品、尖锐物品、可吞咽的小物品。

  再来一轮,我把自己静音了,惬意坐在茶几边上不远的小椅子上,看着儿子专注忙乎着,一会打开竹扇子,一会合上,每一次开合,都乐得合不拢嘴。

  我长舒了一口气。

  给孩子一个有准备的、无叨扰、无指责的环境,胜过于万千指令。

  心诀16-对话换一人物

  问不出的心里话,但却拼命问吃喝拉撒。

  有时候,我很头疼,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基本回家问不出任何东西。我们想了解孩子更多的信息,也无从下手。

  但同时,我们却拼命问孩子的吃喝拉撒。

  “你渴了吗?”

  “你饿不饿”

  “想去尿尿吗?一会上车就没法尿尿了”

  “你刚才不是说你想大号吗?大号呢?”

  和孩子对话的层次永远在吃喝拉撒、嘘寒问暖,听不到孩子的心里话。

  你知道喜羊羊是谁吗

  中秋节的月圆夜,和3岁半女儿分别躺在大小床上闲聊。不知道怎么聊到了喜羊羊。

  我问“喜羊羊是谁呀?”

  “我的好朋友是喜羊羊”女儿说。

  我问“那喜羊羊今天开始开心吗?”

  “开心”女儿回答。

  我顺口问“喜羊羊有什么烦恼的事吗?”

  “喜羊羊的爸爸老在喜羊羊在床上蹦的时候批评她”我一愣,明明是刚才女儿蹦,老公批评她了。

  我又试探性了问“那喜羊羊还有什么烦恼的事吗?”

  “喜羊羊的姥姥总收喜羊羊的玩具,喜羊羊找不到!”

  我问女儿怎么办。

  “喜羊羊可以跟喜羊羊爸爸说,请用友善的语言和喜羊羊说话”

  “喜羊羊可以跟喜羊羊姥姥说,喜羊羊一会自己收拾玩具”

  原来,小家伙自己可以知道答案。

  爸爸突然从浴室回到卧室,女儿神神秘秘小声对我说,“妈妈,这是我们的秘密哦,不要跟爸爸说哦”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喜羊羊有这样或那样开心或烦恼的事情,女儿都会告诉我,我和女儿心里都知道,喜羊羊是谁。

  换了一个童趣人物,在不被打扰的夜晚,和孩子对话,我第一次听到了孩子的心里话。

  大人经常为了感觉安全,去咨询专家的时候,说“我帮我的朋友问”,其实是自己羞于启齿的问题。

  那么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他们并没有成人那么刻意的伪装。那么为什么我去问喜羊羊的事情,孩子讲出来大多却是自己的事情?